
提升塊狀瀝青處理效率是瀝青融化設備運行的關鍵目標之一。以下是一些關鍵策略,可顯著提升處理效率:
1. 強化預處理 - 破碎是關鍵:
* 策略: 這是直接有效的方法。在瀝青塊進入主融化罐之前,使用專門的破碎設備(如顎式破碎機、反擊式破碎機、液壓劈裂機)將大塊瀝青破碎成更小的顆粒(理想尺寸通常在 5-15 cm 或根據設備要求)。
* 優勢:
* 增大受熱面積: 小塊瀝青擁有更大的比表面積,熱量能更快、更均勻地從表面傳遞到。
* 縮短融化時間: 顯著減少部分達到融化溫度所需時間。
* 改善流動性: 小塊瀝青在融化過程中更易流動和混合。
* 減少設備負擔: 避免大塊瀝青在罐底堆積或卡住攪拌裝置,降低設備磨損。
2. 優化加熱系統與熱傳遞效率:
* 加熱方式: 優先選擇熱、控溫的加熱方式,如導熱油循環加熱。相比明火直接加熱,導熱油加熱更均勻、溫度控制更穩定,能有效防止局部過熱結焦(影響熱傳導)或局部溫度不足。
* 優化熱交換設計:
* 增大加熱面積: 在融化罐內設計足夠的加熱盤管或夾套面積,確保熱量能充分傳遞給物料。
* 強制熱對流: 結合的攪拌系統(如槳葉式、螺旋式),強制物料在加熱表面流動,打破熱邊界層,顯著提高熱傳遞效率,防止瀝青粘附在加熱面上形成隔熱層。
* 間接加熱結構: 確保加熱介質(導熱油/蒸汽)與瀝青之間有足夠大的金屬接觸面積。
3. 改進融化罐設計與操作流程:
* 連續或半連續操作: 盡可能設計或改造為連續進料/出料的系統。這意味著小塊瀝青不斷加入,融化的液態瀝青不斷流出,減少設備因加料、排空而停機的等待時間,大大提高整體處理能力。
* 保溫隔熱: 對融化罐、管道、閥門等所有熱設備進行高質量的保溫,減少熱量散失到環境中,使輸入的熱量更有效地用于融化瀝青,縮短升溫時間并降低能耗。
* 合理分區與溫度梯度: 對于大型融化設備,可考慮設計分區(如預融區、主融區、恒溫儲存區),利用不同區域的溫度梯度,使新加入的塊料在溫度稍低的區域先預熱軟化,再進入高溫區完全融化,提高整體熱效率。
4. 提升自動化與過程控制:
* 溫控: 配備多點溫度傳感器和的自動控制系統,控制融化罐內不同區域的溫度(尤其是避免局部過熱導致瀝青老化或結焦)。維持佳融化溫度范圍,避免溫度過低導致融化慢,或過高導致能源浪費和瀝青性能下降。
* 優化攪拌控制: 根據物料狀態(固體含量、粘度)自動或半自動調節攪拌速度和功率,在保證充分混合和熱傳遞的同時,避免不必要的能耗和設備磨損。
5. 加強設備維護與管理:
* 定期清理: 定期清除融化罐內壁、加熱盤管、攪拌器上的結焦物和殘留物。這些沉積物是絕熱層,會嚴重阻礙熱傳導,顯著降低效率。建立科學的清洗計劃。
* 設備保養: 確保加熱系統(鍋爐、導熱油爐)、攪拌系統、傳動裝置等處于良好工作狀態,避免故障停機影響連續生產。
* 操作規范: 培訓操作人員,確保按規程操作,合理控制加料速度、溫度設定等,避免不當操作導致效率低下或設備損壞。
總結:
提升塊狀瀝青處理效率是一項系統工程。在于減小塊體尺寸(破碎預處理)和優化熱傳遞過程(加熱+強力攪拌+良好保溫)。在此基礎上,向連續化操作模式發展、應用的自動化控制、并嚴格執行設備維護保養制度,能地縮短融化周期、提高單位時間處理量、降低單位能耗,終實現處理效率的顯著提升。投資于的破碎設備和的導熱油加熱/攪拌系統通常能帶來快、顯著的回報。

